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黑龙江省汉族民俗小调音乐的历史传承(2)

来源:黑龙江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4 13:3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促进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音乐传承发展的对策 2.1 营造社会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传承氛围。只要在社会上营造出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传承的浓厚氛围,则

2.促进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音乐传承发展的对策

2.1 营造社会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传承氛围。只要在社会上营造出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传承的浓厚氛围,则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传承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组织相关的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艺术家及戏曲研究的学者对于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唱法,不同的曲目,进行总结整理,并展开理论研究,深挖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艺术中具有积极价值的因素,形成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艺术的专门学科,在社会上将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传承推向学术高度。

2.2 加大政府对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传承的支持。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是黑龙江文化的名片,是一种来自黑龙江民间又作用于群众精神文化层面的一门传统的文化艺术。黑龙江省地方政府应当重视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在本省乃至全国的文化地位。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增强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的艺术魅力。首先通过文化部门的促进,打造具有鲜明特点的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曲目同时政府要推动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精品曲目的创作,只有不断对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精品曲目进行创新,才能够保持并且加大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名片的影响力,从而带动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艺术的传承。

2.3 寻求多元化的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传承道路。除了前文所述的传统的收徒方式、将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融入黑龙江省中小学音乐课程之中等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传统的传承方式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多个方面传承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艺术:一是通过举办世界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交流会的方式,以大型的文化交流活动,例如“黑龙江省国际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文化节”,吸引海内外更多人参与到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的学习与交流之中,推动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的传承与发展;二是可根据实际情况,创办专门的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中专、大专学校,并且可以在大学中设置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专业,还可以在普通中小学设立专门的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特长班等。

3.结语

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音乐是黑龙江及我国文化的宝贵财富,在文化发展复杂且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能全面满足的今天,我们需要认清其发展历程,采取有效措施使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音乐得到高度的传承与发展,使其为我国实现“文化自信”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重要作用。

[1] 韩智慧.浅析二人转作品的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20,(1):244-245.

[2] 姚佳欣.2000年以来东北民歌研究综述[J].河北画报,2020,(2):122-124.

[3] 崔姝声.东北地区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及演唱分析[J].当代音乐,2019,(4):93-94.

引言民间小调,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所创造出的一种歌唱形式,其一般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集会、仪式等场合所创作与吟唱的民间歌曲。由于民间小调贴近生活,内容较为随意,因此也被称为“俚曲”、“小唱”等。在黑龙江地区,四季分明,冬季酷寒,且东北人们拥有豪放、热情、火辣的性格,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因素及山东人“闯关东”所带去的山东民俗文化,使得黑龙江汉族民俗小调“集多家之所长,容多样于一身”。进入新时代以来,新文化与外来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传统文化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对黑龙江汉族民俗小调音乐的历史传承进行研究,从中探求其发展规律,以此推动黑龙江省汉族民俗小调音乐在新时代中的传承与发展。1.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音乐的历史传承1.1 在民间习俗中的历史传承。自古以来,黑龙江乃至整个东北的人民普遍性格开朗,热情奔放,喜欢热闹。无论是民俗仪式,还是民间庆典,黑龙江人都喜欢歌舞一番。例如,我们熟知的东北大秧歌,就起源于东北农民劳动时哼唱的小曲。因此,在数千年的发展中,黑龙江人始终传承着汉语民间小调。有的小调是根据仪式或庆典即兴创作,有的小调曲目则成为了经典流传后世。如《小拜年》就是东北汉语小调中的经典曲目,在黑龙江广为传唱,类似的曲目还有《小看戏》、《接姑娘》等。在民间习俗的历史传承中,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中传承最广、出现率最高的则是“红白喜事”中的汉语民间小调。儿女结婚是人生中的大喜事,家家户户都喜欢以音乐的形式来助兴,由此喜庆的民间小调就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如《接姑娘》、《报喜歌》等;同样,人们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由此相应的汉语小调得到传承与发展,如《小吊销》、《哭丧调》等 在人民情感中的历史传承。无论哪个地域的小调,突出情感始终是表达的核心。在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中,流传下来许多表达情感的曲目。在过去,人们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只能依靠写信的方式来寄托对爱人的思念,因此自古至今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中关于爱情愁绪的曲目占有很大比例,如表达爱情的《盼情郎》、《送情郎》等;同时,人们也有命运不公的倾诉与抗争,例如旧社会妇女的婚姻地位较低,女人在夫家受到了多年不公正的对待,一方面选择忍耐,另一方面又在沉默中爆发,即使面临生活的不公,这些妇女仍然抱有对幸福生活的希望,例如表达婚姻不幸的《寡妇难》。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人的核心情感是类似甚至可以说是相同的。因此,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在人们情感的延续中获得传承。由此可见,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表达情感的方式直截了当,爱憎分明,伴随着黑龙江人民的情感延续在历史中传承 在游牧渔猎中的历史传承。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源于生活、生产之中,其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当时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及劳动过程。黑龙江省境内存在多个少数民族,如赫哲族、鄂温克族、满族、朝鲜族、回族、达斡尔族等,其中有许多民族依靠游牧、渔猎等方式生存,并由此产生了许多少数民族小调,如《额尔古纳河的右岸》中尼都萨满、尼浩萨满跳神时哼唱的曲调。这些曲调与汉族文化融合,便形成了黑龙江独有汉语民间小调。同时,劳动人民在做农活时深感枯燥与疲乏,因此就在劳动之余哼唱一些有节奏的小调,并配以简单的歌词,以此缓解劳动带来的疲乏,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插秧歌》,另外还有《庄稼十二种》,这首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将一些当地常见农作物的习性及栽种方法编入进去,既有艺术性,也有科普性。由此可见,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伴随着人民的生产活动而传承 在生存抗争中的历史传承。在清朝时期,满族人入关后为了保障其“龙脉大兴”,将关内的一部分汉人大规模移民到关外,导致众多人民流离失所,在移民路上饿死、病死,且到了关外后衣食无周、饥寒交迫。在困苦的生活环境中,黑龙江人民将饱尝辛酸,遭受生活折磨的无奈吟唱出来,形成了一些小调并传承下来。例如,《煤黑子苦》,表现了黑龙江的矿工们终日身处地下,不见天日,冒着生命危险工作报酬却少得可怜,但是矿工们没有被生活的艰辛所压垮,而是在被剥削的环境下与剥削阶级进行斗争;《贫寒五更》则是表达了黑龙江的矿工们在饥饿、寒冷的生存条件下的悲惨生活。从清末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黑龙江省人民遭受着异族、列强的压迫而在挣扎中度日,尤其是我国东北三省在日本关东军的占领下长达三年之久,这使得黑龙江人民的生活雪上加霜。在这一时期,许多汉语民间小调被创作出来并广为传唱。其中有东北抗联的战争经过,也有黑龙江人民盼望翻身解放的愿望,如《绣云肩》等。2.促进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音乐传承发展的对策2.1 营造社会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传承氛围。只要在社会上营造出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传承的浓厚氛围,则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传承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组织相关的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艺术家及戏曲研究的学者对于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唱法,不同的曲目,进行总结整理,并展开理论研究,深挖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艺术中具有积极价值的因素,形成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艺术的专门学科,在社会上将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传承推向学术高度 加大政府对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传承的支持。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是黑龙江文化的名片,是一种来自黑龙江民间又作用于群众精神文化层面的一门传统的文化艺术。黑龙江省地方政府应当重视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在本省乃至全国的文化地位。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增强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的艺术魅力。首先通过文化部门的促进,打造具有鲜明特点的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曲目同时政府要推动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精品曲目的创作,只有不断对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精品曲目进行创新,才能够保持并且加大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名片的影响力,从而带动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艺术的传承 寻求多元化的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传承道路。除了前文所述的传统的收徒方式、将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融入黑龙江省中小学音乐课程之中等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传统的传承方式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多个方面传承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艺术:一是通过举办世界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交流会的方式,以大型的文化交流活动,例如“黑龙江省国际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文化节”,吸引海内外更多人参与到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的学习与交流之中,推动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的传承与发展;二是可根据实际情况,创办专门的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中专、大专学校,并且可以在大学中设置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专业,还可以在普通中小学设立专门的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特长班等。3.结语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音乐是黑龙江及我国文化的宝贵财富,在文化发展复杂且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能全面满足的今天,我们需要认清其发展历程,采取有效措施使黑龙江汉语民间小调音乐得到高度的传承与发展,使其为我国实现“文化自信”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 韩智慧.浅析二人转作品的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20,(1):244-245.[2] 姚佳欣.2000年以来东北民歌研究综述[J].河北画报,2020,(2):122-124.[3] 崔姝声.东北地区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及演唱分析[J].当代音乐,2019,(4):93-94.

文章来源:《黑龙江医学》 网址: http://www.hljyxzzs.cn/qikandaodu/2021/0204/753.html

上一篇:近现代黑龙江疫情防控及经验教训
下一篇:黑龙江瑞美福举行成立仪式